貧血不要來!日常飲食就能攝取的補鐵食物大公開
你是否常常在站起身時感到一陣天旋地轉、頭暈目眩,眼前一片黑呢?或者總是有人說你面無血色,臉蛋格外蒼白?小心,這些都可能是貧血症狀!
通常女性因為每個月生理期都會流失部分鐵質,特別容易受「缺鐵性貧血」所苦;然而除此之外,我們也會因為鐵質攝取不足、身體吸收不良,諸如飲食不均、懷孕、胃部手術、腸胃道出血等原因,而造成缺鐵性貧血,特別常見於以下族群:
➢ 年長者
➢ 孕婦
➢ 3歲以下嬰幼兒
➢ 胃炎、胃切除者
➢ 吃素者
➢ 節食減肥者
其實很多人都有可能面臨貧血狀況,如果自己或身邊的家人在上述貧血高危險族群之中,一定要特別留意!
鐵對人體的作用及幫助
說到貧血,大家通常都會想到要補充「鐵質」,這是因為鐵質是構成血紅素的重要成分之一,有助於紅血球形成,如果長期缺乏鐵質,將會導致「缺鐵性貧血」。
缺鐵性貧血常見的症狀有臉色蒼白、容易疲勞、頭暈、易覺得喘、腸胃不適、身體抵抗力下降等症狀;長期貧血則可能導致認知功能失調,出現失智症狀,甚至產生永久性的大腦損傷。因此若發現有貧血症狀,切記要調整飲食並且就醫,絕對不可以置之不理。
如何補充鐵質?
為了補充鐵質,有些人會食用補鐵的營養品。不過事實上,從原型食物攝取鐵質的效果更好!特別是動物性來源的含鐵食物適合人體吸收,效果優於植物性來源的含鐵食物。以下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的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20版,為大家列出「動物性、植物性、其他來源」等三個方面的鐵質含量前5名食物,平時可多多留意是否已攝取足夠喔!
1. 動物性來源(名稱/每100 g可食部分之鐵質含量)
❶ 鵝肝/44.6g
❷ 豬血/28.0g
❸ 西施舌/25.7g
❹ 牡蠣干/20.1g
❺ 膽肝/19.9g
動物性來源包含肉類與魚貝類,其中肉類內臟部分的鐵質含量最多,鴨血、豬肝等食物也都在含鐵量10名內;魚貝類除了榜上有名的西施舌、牡蠣干,常見的文蛤、小魚干、章魚,也都有6.1g/100g以上的含鐵量。至於大家熟知的紅肉如牛羊豬肉,含鐵量則較上述內臟魚貝類稍低,最高不超過3.4g/100g,但仍是常見的優良動物性鐵質補充來源,惟過量食用會增加大腸癌風險,建議每星期食用少於500克的紅肉(以煮熟計),適量補充鐵質即可。
2. 植物性來源(名稱/每100 g可食部分之鐵質含量)
❶ 鳳尾藻/70.3g
❷ 紅毛苔/62.0g
❸ 紫菜 /56.2g
❹ 髮菜 /40.7g
❺ 蔘鬚/39.4g
此處包含藻類與蔬菜類,常見的紫菜、髮菜都有極高含鐵量,其他如大家熟知的紅莧菜(8.5g/100g)、紅鳳菜(6.0g/100g)及菠菜(3.7g/100g)含鐵量也不少,可以多多食用。
3. 其他來源
除了肉類、魚貝類、蔬菜類與藻類,其他食物中含鐵量較高的食物,包含了黑芝麻、花生、豬血糕、85%黑巧克力、煎蛋、紅豆、腰果、乾香菇、木耳……屬於蛋、豆、堅果、菇類、點心、加工調理食品等等類別。
其他的補充鐵質小叮嚀
雖然動物性來源的含鐵食物較容易吸收,但以我們一次能夠食用的量而言,蔬菜及蛋豆五穀類的食物反而能比肉類吃得更多,且蔬果中富含維生素C,如芭樂、甜椒、奇異果、柑橘類,可幫助非動物性來源的鐵質吸收,所以大家應該注意均衡飲食,多吃蔬菜水果;特別是素食者因為缺乏動物性鐵質來源,要記得多多補充上述食物,以確保攝取足量鐵質。相反的,咖啡與濃茶會降低鐵質吸收率,所以不建議在用餐前後一小時飲用。
此外,也請留意各種食物都不應過量攝取,以免適得其反。如果已經均衡攝取各類食物,卻仍有貧血症狀,還是必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,必要時遵照醫囑補充相關營養品。希望大家都能依據需求食用足量含鐵食物,徹底擺脫貧血困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