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齡族肌肉流失?想養好肌肉,這2個一起吃更有效!

根據統計臺灣65歲以上肌少症盛行率為7-10%,等於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。如何預防肌少症,除了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,根據《美國臨床營養期刊》研究顯示,在補充蛋白質時,若能配合維生素D一起補充長肌肉效果更好。本篇文章將以「飲食」著手,和你一起把流失的肌肉補回來。

關鍵營養素 — 蛋白質和維生素D

日常飲食中,我們會吃到各式營養素,如: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質、礦物質及維生素等,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,其中「蛋白質」正是扮演合成肌肉、修復組織的重要角色。

根據《美國臨床營養期刊》研究顯示「蛋白質配合維生素D一起補充,長肌肉效果更好」;實驗過程,將一群平均年齡為80歲,共130位受試者隨機分組,以「運動與安慰劑」與「運動與營養補充劑」作為對照組。

研究結果發現「運動與營養補充劑」的受測者,無論是骨骼肌品質、握力、日常生活活動表現,都比另一組表現來得好。其中提到的營養補充劑成分包含:22g乳清蛋白、10.9g必需氨基酸及2.5g的維生素D,透過實驗可發現蛋白質與維生素D對肌肉合成的重要性。

雖然蛋白質為肌肉組成主要成分,而維生素D也可以促進肌肉合成,但也不是多吃就好唷,「質量兼顧」才能達到良好的增肌效果。掌握以下3原則,讓你長肌肉事半功倍!

肌少症

一、每日攝取足夠蛋白質

根據調查,多數熟齡族蛋白質攝取量普遍不足。通常每日建議攝取量為:體重x 0.8~1.2g的蛋白質;以60公斤長者為例,建議攝取量為48-72公克。日常飲食可參考《國民健康署》我的餐盤概念,以「豆魚蛋肉一掌心」為原則,份量達手掌心大小與厚度,即可滿足一餐建議量。

肌少症 飲食

二、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

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包含:肉類、魚類、雞蛋與乳製品等,以原型食物為主,避免如肉乾、貢丸、香腸等加工肉製品,烹調方式則盡量選擇少油、蒸煮等烹調方式、減少高溫油炸,才能吃得更健康唷!

小提醒:根據國健署《每日飲食指南手冊》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3-8份,一般人只需依每日熱量需求攝取合適的份量;但若有腎臟相關疾病,請遵從醫師及營養師指示,需特別注意控制蛋白質攝取量。

維生素D

三、攝取適量維生素D

除了透過保健食品補充維生素D,其實「陽光」就是最好攝取來源唷!透過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幫助體內合成維生素D,每日曬大約10-15分鐘即可獲得充足維生素D。

足夠的維生素D不但可改善肌力,對於預防骨質疏鬆也有很大的幫助,可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,增強肌肉力量與平衡。除了透過日照,也可以多吃鮭魚、鯖魚等深海魚類或蕈類如香菇、木耳等天然食物來補足營養所需。

雖然蛋白質是肌肉組織的主要成分,但還是愛注意「若過度攝取或為了補充蛋白質,而減少其他營養素攝取比例,都可能對健康扣分唷」唯有適量、不過度、聰明飲食,養成規律運動,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!

You May Also Like

腳麻

腳麻怎麼走?認識腳麻原因及改善方法

痔瘡治療與預防

長痔瘡好尷尬?了解痔瘡的治療與預防

老是火燒心、胃酸過多,改善胃食道逆流這樣做!

哎呀!早晨下床腳好痛「足底筋膜炎」5分鐘緩和運動,趕走不適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