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頸老酸痛?矯正好姿勢脖子自然就放鬆
人類為了看得更高、望的更遠,並可以使用雙手進行操作,即演化成大自然界唯一直立的生物,也因此犧牲原本絕佳的頭部控制能力,頭部位在整個人的最高點,而肩頸負責將血流引上頭部,並且將頭可以維持在中立的位置。當年紀隨著年紀增長經歷肌力退化後,就有可能在一次頭後仰或是在抱孫子的動作中,產生了肩頸的不舒服,開始會覺得頸部特別容易痠痛。
就如同一顆大樹,腳就是紮往地面的樹根,脊椎是樹幹,雙手是樹枝,而頭就是樹頂。當有強風吹來(平衡障礙)為了不致於從樹頂(頭)倒塌,樹幹(脊椎)就需要用力做穩定的動作。隨著年紀這棵樹老了,樹幹支撐力不夠,就會產生整棵大樹搖晃的現象,抖動更多樹上的枝葉落下,就是痠痛的產生。
退化不一定是產生疼痛的主因
大部份的人會因為疼痛感發生而去看醫師做檢查,在常規的檢查後,很多醫師會把疼痛歸咎於結構性老化,如果真是如此,似乎每一個人都逃不過痠痛的宿命,早期研究已經提出解答。
研究透過影像學去檢查無疼痛的正常人,結果顯示15歲後,核磁共振就顯示有椎間盤突出的現象;35歲左右,X光已經有40%的正常人已顯示退化,甚至年老到70歲後,那些正常人已經百分之百有退化。以上都說明退化不是產生疼痛的主因,事實上大部份的人在年輕的時候,結構上就已經退化。
矯正好姿勢,脖子自然就放鬆
近年來,多數研究都顯示退化跟疼痛並沒有很直接的關係,甚至更新的研究還指出,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即使挺胸縮下巴保持在人們認為的好姿勢,但脖子仍然會痛,比例上甚至和駝背的人不會差太多。
而我們應將重點擺在怎麼改變現況及改變生活習慣,因為肩頸痠痛通常是一個多因的結果,其危險因子又可以分為六大類,以下將這六大危險因子列出,並給予適當的運動建議。
原因1 —— 肩頸退化
自覺頭部可以活動的範圍變小、容易活動時容易有咖咖的聲音或是有疼痛感、有放射到背或手指頭的痠痛麻,甚至是無力感。脊椎就像積木一樣疊高,每節脊椎之間存在有椎間盤,骨頭會隨著年紀越來越脆弱,椎間盤裡的水份也會隨之流失,脊椎間的距離過於靠近,甚至磨擦產生骨刺,就是常說的退化。
退化後,最直接引起的就是關節不穩定的問題,因為肌肉在用力時,無法有適當的穩定性。當我們頭部的穩定下降,張力感測器就會亮起紅燈,進而引發肩頸痠痛,這也可以算是我們自我保護的方式之一。
頂天立地運動:
雙腳與肩同寬,手臂向下垂放,肩頸保持放鬆,微夾臀小腹收穩,做出縮下顎動作。再將頸部向天空延長,並維持10-15秒。
TIPS:此運動是透過脊椎拉直的動作,有效用自體的力量增加脊椎間的空間,達到延緩退化的目的。
原因2 —— 肌力不足
無法做高舉過頭的動作、拿重物時會覺得無力或引發頸椎的不舒服。健康的年輕人過了25歲的顛峰後,體內蛋白質和肌肉每十年約減少5~10%。如果沒有運動習慣,當肌肉開始流失變成肌少症,肌肉就會因為過度使用而產生酸痛。
聳肩運動:
手拿水瓶當重物,一開始手臂向下垂放,透過聳肩動作,將肩關節拉起,抬到最高點後,慢慢放下。連續做6次為一循環,共5次循環。
TIPS:做肩關節運動時,不建議一開始拿太重的重量,避免受傷風險。
原因3 —— 姿勢不良
會覺得身高逐年下降、體態變的不好看,肩頸痠痛。最常見的姿勢不良就是頭部前傾伴隨圓肩駝背,研究發現當頭部往前移一吋,頸椎會增加9公斤以上的力矩;而頭前彎的動作, 亦會增加頸椎的壓力。頭前彎30度,頸椎上就約有18公斤的力量,身體就必須消耗更多的肌肉力量才能達到平衡,如此一來就增加肌肉疼痛的可能性。
挺胸後拉運動:
站姿或坐姿下做運動都可以。將雙手舉高呈V字型,保持身體挺直的姿勢,做深吸氣的動作,夾背並且將雙手往斜後方延伸。
TIPS:做運動時,如果手無法抬到V字型,可以從水平漸進抬高。
原因4 —— 筋膜變厚
容易覺得累、偶爾就想動一下脖子,藉此解開不舒服的感覺。根據科學研究,肌肉本身是不會直接透痛的,而是經由筋膜的神經訊號而生。筋膜是一層貼覆在肌肉外圍的薄膜,功能是促進身體的代謝及增強血液循環;身體隨著老化筋膜出現脫水現象,變得非常脆弱,產生皮膚皺紋。喪失筋膜的功能後,組織內會累積很多代謝廢物,種下肌肉痠痛的因子。
雙手繞圈運動:
雙手持彈力帶,手肘打直由身體前側舉起,並舉到後方,來回各一次為一圈,動作可以執行10次。
TIPS: 透過身體大範圍旋轉的動作活動筋膜;生活中亦可以透過伸展肌肉增加更多筋膜柔軟度。
原因5 —— 呼吸問題
會覺得胸悶、血壓有逐年增加的狀況。銀髮族的鼻腔肌肉弱化,導致身體沒辦法做出鼻吸氣的動作,身體容易會帶動更多同類的力量呼吸,可以稱為胸式呼吸或頸式呼吸,而頸部呼吸的動作常常是短促的,容易過度換氣或憋氣,身體就無法得到適當的放鬆,產生更多痠痛的可能性。
呼吸運動:
嘴唇含住一支吸管,試著先把身體靠在牆壁上,將身體打直貼齊,接著練習用鼻吸氣,然後試著用丹田的力量,將氣透過吸管吐完,再進行下一次的呼吸運動。
TIPS:做運動時不可以憋氣,避免血壓升高。
原因6 —— 咀嚼問題
咬合力差、容易噎到或嗆到、血糖不穩定、口腔有異味產生。 根據研究,咀嚼咬合時會帶動肩頸的肌肉,當咬合能力退化時,身體必須啟動更多的肩頸肌肉幫忙,有時候甚至連講話都會明顯看到肩頸明顯的用力。
有些人可能因為咀能力不足,加上有內分泌及長期累積的情緒問題,晚上容易有咬牙的問題,睡眠品質下降也會使肩頸循環變差,周邊肌肉痛覺敏感化。
扣齒運動:
有意識的做左邊白齒敲擊的動作10次,接著做門牙齒10次,最後輪到右邊的臼齒敲擊的動作 10次,為一回合,共6次。
TIPS:適當的咬硬物,藉以訓練咀嚼肌群,更是一個有效針對有肩頸僵硬或酸痛的妙招!
本文摘自:林冠廷|《高年級體育課:對症運動,改變人生故事》|遠流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