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巢期來了別害怕!重拾自我,活出精彩熟齡!

孩子高中畢業了,離家到外縣市讀大學,於是早晨的鬧鐘不再是你與孩子拉鋸的開戰信號;日暮時分不必騰出時間風雨無阻的去接送誰;晚餐桌上少了一張挑剔的嘴。你突然多出了好多時間,變得輕鬆、煩惱也減少了,就像大家說的:「孩子養大了,爸媽就好命了!」你原該滿足地微笑,但是卸下了肩頭上養育孩子的責任後,你的內心某處彷彿也隨之缺了一角,空虛與不安逐漸匯聚心頭,這種五味雜陳的心情,究竟該怎麼排解呢?

孤單悲傷、頭痛失眠,你也面臨空巢期了嗎?

許多父母在子女成年離家後,面臨類似上述的生活與心情轉變,就像獨守空巢的成鳥面臨「 空巢期 」。空巢期的長輩不必再照顧孩子,看似變得閒適輕鬆,事實上卻容易感到孤單悲傷,並因不再被需要而懷疑自我價值,也就是受困於「空巢症候群(Empty Nest Syndrome)」。單親家庭或更年期婦女、個性容易擔心、和子女感情緊密的長輩等,受到的影響將更為強烈。空巢症候群的常見症狀包括:

心理層面:孤獨、悲觀、憂鬱、無精打采
生理層面:失眠、頭痛、胸悶、食慾不振

若是症狀太過嚴重可能會引發憂鬱症及其他生理疾病,甚至產生自我了斷的念頭。一旦發現自己或是家中長輩陷入「空巢症候群」,千萬不要只是敷衍安慰幾句;務必要陪同患者一起正向面對問題,並在必要時協助就醫。

空巢期來了,怎麼辦?

雖然空巢期看似令人痛苦可怕,然而事實上,只要經過妥善地調適,空巢期將是另一個精彩人生階段的開始。請試著從以下三個面向著手進行改變:

空巢期

1. 正視情緒轉折,接受身分改變

空巢期是為人父母生活中必經之路,如此巨大的轉折,理所當然地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及情緒。此時不妨以正面態度接受改變,試著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:從全心全意付出的保護者,轉變成孩子需要時才給予協助的「顧問」。放手讓孩子長大,學會為自己負責,原先全數傾注給孩子的愛與關心,現在可以轉移回到自己身上,好好地打理自己、安定自己,不但能改善親子關係,也能讓迎接空巢期的你,活得更加健康有自信。

空巢期

2. 重新規劃自我,活出熱情自信

當我們有較多閒暇可利用時,不妨試著重新規劃生活,找到合適的興趣及陪伴者
興趣方面,也許是為了家庭而無法持續的舊時愛好、生涯規劃;也許是經過多年歷練後想要接觸的新嘗試。小至學習繪畫、語言,大至創業、環遊世界,空巢期正是我們重新啟動對事物熱情的好時機。

陪伴者則可以是同樣迎來空巢期的配偶、之前沒空碰面的朋友、重拾興趣後認識的同好,或者飼養一隻寵物。試著與他們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、互相支持彼此。除了孩子,我們還有很多值得發展的人際關係,而我們也值得擁有更多的愛、歡樂,以及自由

空巢期 保持聯繫

3. 保持親子聯繫,維持適當距離

雖然兒女不在身邊,但拜現在科技發達之賜,聯絡彼此的方式十分豐富多元。無論想傳遞文字訊息、電話語音、影片視訊,都非常方便,操作也不會太困難。建議可與孩子約好每週打電話的時間頻率,平時則以訊息傳遞關心,保持彼此的聯繫。

當然,也必須與孩子溝通好彼此的界線,切莫要因為擔心而不經意提出過多要求,關懷反而成為嘮叨。適當的信任與放手,才能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加成熟穩健

為熟齡的自己活得認真精彩!

子女往外開展他們全新人生的同時,父母也要愛護自己,規劃自己的生活;若真的無法克服空巢症候群,還是要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。試著放手讓彼此在各自的天空飛翔,當我們能夠活出自己的認真精彩,孩子也才能放心在外拼搏挑戰,親子兩代一起攜手,穩健迎向下一段幸福充實的人生旅途。

You May Also Like

心理好像生病了!要看精神科還是心理諮商?

4條路線CHILL玩臺中!──臺灣大道一日散策

說話

心直口快先不要!掌握說話的藝術,讓你溝通更順利

不出國就能體驗日式風情,拜訪臺灣老而美的日式建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