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失智症者,如何改善患者與照顧者關係

你知道嗎?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2人就有1位失智者,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就有1位失智者,罹患失智症人口數逐年攀升,也是醫療體系未來發展相當重視的一環。

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,除了記憶力衰退,同時影響到其他的認知功能,包括思考能力、語言能力、注意力等明顯退化,也可能出現精神狀態不穩定的行為,例如妄想、幻覺等症狀。


失智症常見臨床特徵

資料來源:邱銘章、湯麗玉,失智症照護指南,2009,原水文化

很多人會認為失智症是腦部自然退化現象,但事實上「失智症是一種疾病,而非正常老化現象。」以阿茲海默症為例,患者較容易出現以下症狀:

▍ 記憶力衰退
為早期病徵最明顯的況狀,常常忘記東西放在哪裡,對人、地點辨認出現問題,忘記發生過的事情,以及不斷重複問照顧者同樣問題。

▍情緒與人格轉變
容易因為行為能力變差而感到沮喪,出現憂鬱、妄想、焦慮不安、憤慨等情緒起伏變化。

▍生活自理能力障礙
病況嚴重大腦控制力下降且肢體功能減退,會出現表達障礙、行動不便、步伐不穩、需要協助吃飯、大小便失禁等無法自行外出現象。

※ 家中如有疑似失智症患者,建議至醫院精神科或神經科就診評估,才能及早治療。


用這方式,轉變患者的情緒

失智症的長輩就像是回到幼兒時期,需要花更多心力照顧,但他們仍擁有自我的個性與情緒,應正視失智長輩的切身體會,顧慮他們的想法、感受及尊嚴,並適時詢問他們的意見。假設當患者情緒不穩,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話,不妨參考以下方式:

▍患者拒絕幫忙 ─── 讓患者明白你的心意
患者拒絕幫助可能是因為不信任或不好意思麻煩,這時可以釋出善意,告訴患者你的心意,讓他們卸下心防。或是試著給患者簡單指令,同時與他一起完成該事項。

▍行為粗暴 ─── 耐心引導他們表達想法
當患者出現尖叫、捏人、扯髮等行為,可能是他們想要表達什麼、想做什麼的傳遞方式。這時候應試著理解他們的感受,一步步地引導他們表達想法。

▍憤慨咒罵 ─── 協助分散焦點
大腦難以控制情緒變會開始無意識的怒罵、講髒話,這時能適當轉移注意力,例如轉移話題、讓他們看喜歡的節目、做喜歡的事情,分散焦點以利暴躁情緒延伸。

▍重複做某件事 ─── 沒有危險性就放手讓他執行
若從事的事情沒有危險性,又能讓患者感到安心、快樂的話,就讓他們去做吧!也能在過程中詢問狀態進行的如何?有無需要幫忙?讓他們感受到重視。


照顧者該如何調節壓力與負荷?

面對患者情緒上與行為上的改變加上支出負擔,長期下來照顧者也承受不少的壓力且身心疲憊,建議能與其他失智照顧者保持交流彼此互助加油打氣,並適時的拋出問題尋求他人,別鑽牛角尖將所有責任扛在肩上。最重要的是「要懂的情緒宣洩」,找朋友、家人、志工們聊聊,讓壓力、情緒有個出口,才能在宣洩後獲得釋放重新再出發!

照顧者,也是長照服務的對象哦!
辛苦的照顧者,千萬不要一個人苦撐著!政府推出的長照2.0除了失能(智)者,照顧者也可以申請!透過1966長照服務專線申請協助,或撥打家庭照顧者專線0800-507272尋求支援,讓您在長照路上不孤單。


患者、照顧者們,你們都辛苦了!

或許無法改變病況,但我們能做的就是對疾病多一點瞭解;多一份同理心;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想;多尊重他們,相信在照顧的過程中便能少一點衝突。

 

凡事無法都做得完美,但你很用心也很盡力,已經做得很棒了!給每個照顧失智患者的你,辛苦了

 

You May Also Like

心理好像生病了!要看精神科還是心理諮商?

4條路線CHILL玩臺中!──臺灣大道一日散策

說話

心直口快先不要!掌握說話的藝術,讓你溝通更順利

不出國就能體驗日式風情,拜訪臺灣老而美的日式建築!